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世界思想家系列 | 对话彼得·辛格——动物与伦理

2022-06-24 16:03:14

全程录像回放👇

  超越物种歧视,重见生命之实与道德之真——对话彼得·辛格  

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动物放生、活体动物快递?我们在科研动物、工业化养殖方面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日前,在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举办的“世界思想家系列——对话彼得·辛格:动物与伦理”活动上,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的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不仅讲述了他在动物保护方面的主要观点,阐释了物种歧视的概念,还对全球动物保护现状进行了前瞻思考。清华大学首批资深文科教授汪晖作为主持嘉宾,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鹏等作为评论嘉宾参与此次活动。

pic-01.jpg

物种歧视

在牛津大学读书时,辛格就成为了动物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动物解放》一书被认为是动物保护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最早出版于1975年。辛格本人深受道德哲学中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eremy Bentham)的影响,边沁认为,“每个(人)都算一个,没有(人)多于一个,”每个个体的利益都应当予以同样程度的关怀,没有谁的快乐比其他人的快乐更重要。因此在活动现场,他引用了边沁的理论,谈到,在关怀动物的问题上,重要之处并不在于是否具有理性,能否说话,而是是否能够感知痛苦。如果一个物种能够感知到痛苦,它就有权得到道德上的保护。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很难想象它们是不会感知到痛苦的。辛格把上述论断扩大到所有脊椎动物身上。而无脊椎动物呢?辛格以章鱼为例,他看到章鱼拥有超乎寻常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们是有意识的生物,这样的生物也有能力感知痛苦。另外,现在也有一些证据表明甲壳类动物如龙虾和螃蟹也能感知痛苦,在英国议会关于动物福利的最新立法中,也涉及对龙虾和螃蟹进行保护。但是,其他的无脊椎动物例如昆虫究竟能不能感知痛苦,现在还没有定论。

在讲座中辛格介绍了物种歧视(Speciesism)的概念。在他看来,“物种歧视”一词应该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相提并论。“如果我们拒绝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仅仅因为一个生命不是我们的物种成员,就可以接受更差的待遇?”辛格区分了两种物种歧视,一种是认为人类的利益比任何非人类动物的类似利益更重要。仅仅因为人类是智人的一员,是和我们一样的物种,我们就更关注施加在人类身上的痛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这是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因为这种观念把人类作为宇宙的中心。物种歧视的第二种形式则是认为,我们的伴侣动物例如狗的利益很重要,但是其他动物的利益例如猪的利益就不重要。我们对待一些动物比对待另一些动物要差得多,尽管这些动物的利益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猪是高智商的动物,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它们在被饲养为食物和被运送到屠宰场时遭受的痛苦与狗一样多。

因此在辛格看来,我们与非人类动物关系的基础,不是平等或者一样的待遇(treatment),而是平等的考虑(consideration)。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对类似的利益给予同等的重视,而不考虑生命的物种。虽然人类想要的,超出了有吃有喝、感到舒适和与同类在一起,但是平等考虑的原则适用于类似的利益——人和非人动物有着类似的痛苦、类似的快乐、类似的舒适、类似的不舒适,这些是能够进行比较的,因此不能说人类的利益比非人类动物的利益要重要。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我们对动物没有直接的义务,因为它们没有自我意识。康德说,它们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就是人。这个表述除了表达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之外,并没有真正解释为什么动物会受苦并不重要。对此,辛格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达尔文告诉我们,其他动物只是与人类一起进化的,它们不是为了任何目的而生存的,它们只是存在着,因此,认为它们为我们而存在是一个错误。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Christine Korsgaard在《同伴》(Fellow Creatures)也谈到,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即能够判断是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存在,比如人类)确实需要自我意识或思考选择的能力,自主行动并做出道德选择,但是道德承受者(moral patient,即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的存在,例如一些不具备高等思维能力的动物)却不需要如此。而道德行动者和道德承受者都是道德主体(moral subject),拥有道德地位,应该被看作是平等的。

科研中的动物

活动现场辛格重点谈到了动物实验的问题。据估算,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动物被用于各类实验,不容关心动物保护事业的支持者们忽视。有哲学家对实验动物持有更加绝对的废除主义(Abolitionism)的观点,也就是说,认为所有对动物产生痛苦或有伤害的研究都应该被废除。但辛格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平等考虑类似利益的原则(the principle of equal consideration of interests)下,如果研究可以给世界带来的有益的预期价值(estimated value)超过了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可能可以为动物研究辩护。简单来说,如果动物实验本身能为一款重要的、救命的药物研发提供关键证据,而这款药物能避免的疾病与死亡远超实验中给动物带来的伤害,那这可能是值得的。

举例来说,辛格在1975年撰写《动物解放》时,当时全世界包括欧洲和美国都在用动物做实验。但今天,在欧盟,已经不能再在动物身上做化妆品试验了。辛格为观众展示了一张兔子的照片,其中兔子眼睛正在疼痛和流泪,是因为产品曾经被直接放进兔子眼睛里进行测试。兔子可能会出现眼睛发红、出血、溃疡的现象。“问问你自己,如果我们有理由对兔子做这样的化妆品测试,那么,我们有理由对人类做这样的测试吗?请记住,这些不是救命的药物。为了这些产品,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动物施加痛苦和折磨?”

pic-02.jpg

辛格继续介绍,在Yin Y-Y, Tian等作者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0年11月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为了测试一种药物的抗抑郁作用,让10只猴子每天承受两种形式的压力,持续8周。这些猴子每天24小时都要接受各种类型的折磨,包括剥夺食物和水、巨大的噪音、空间限制、恐吓等。辛格质疑这个实验的必要性:人类抑郁症的原因与这些具有各种压力的密集禁闭不同,即使没有任何因素、任何背景、任何这种创伤性经历,人也可能会变得抑郁,因此对猴子进行实验究竟有没有必要?在这篇实验中,作者还谈到,已尽一切努力减少使用猴子的数量,并尽量减少动物痛苦,可是如果猴子在8周内每天24小时都受到压力,怎么能说是减少了痛苦呢?“如果这些保证是按照准则进行的,是由动物研究机构批准的,这表明标准是不充分的,要么就是标准就没有得到适当的应用。”

类似的实验还有不少。例如,有实验者以“笼子里的乌托邦”命名压力来源,在这里猴子被剥夺了食物和水,面对极度嘈杂的噪音、连续的光线,还要接受一种所谓的“棍子治疗”,可能是要被棍子戳。这个实验的预印本发表在“Research Square”上,但是已经因为道德问题被撤回。辛格联络了“Research Square”的编辑Michele Avissar-Whiting博士,对方告知他称,读过论文之后她震惊于对灵长类动物的这种研究怎么会得到任何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因此,她决定立即撤回预印本,而这种行动通常仅限于严重违反研究伦理的行为,如剽窃和篡改图像数据。

辛格指出,目前各国科研管理机构对于动物实验的道德标准和福利要求还不够明确,这使得每年仍有巨量的动物在实验中遭受不必要的伤害,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工业化养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在食品生产中杀死的脊椎动物的数量超过740亿只。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比用于研究的动物多370倍,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鱼。

pic-03.jpg

在工业化养殖中,鸡被专门培育成非常容易饥饿的品种,能够非常快速地成长。它们吃得多,长得快。但腿太不成熟,无法承受它们身体的重量。辛格展示了一张来自美国养鸡场的图片,图中,鸡的腿已经倒在了身下,腿在前面张开。一只鸡通常不会以这种姿势坐下来,这个姿势表明,在身体的重量下鸡的腿已经断裂。可能有人会穿过棚子,注意到这只鸡的状况,把它抡起来,扭断脖子。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很多时候,由于这些棚子里有大量的鸡,而照顾它们的人又很少,所以大概率这只鸡会死于饥饿或脱水。辛格援引布里斯托大学兽医教授约翰韦伯斯特的话称,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残酷,他把这比作有严重关节炎的人被迫整天站立,却不能坐下来减轻腿部的重量。鸡不能坐下来,是因为这样做,鸡就会坐在自己的粪便或周围成千上万同类的粪便中,被粪便中的氨气烧伤。因此,鸡不愿意坐着。

过去,挤满了产蛋鸡的小笼子非常常见,由于笼子太小,母鸡无法完全伸展翅膀。母鸡会在这些笼子里度过它们的整个产蛋期,这可能至少是一年,在这一年结束时,它们将被杀死。《动物解放》首次出版以来,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地方,这种笼子已经被禁止了。这虽然是一种进步,但辛格指出,我们离一个平等对待动物的理想状态还差的太远。不只是鸡,现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地使用集约化养殖的生猪。母猪在整个怀孕期间都被关猪栏里面,猪栏太窄,它们不能走动,也无法转身。

辛格提醒,从智力水平、情绪感知、对痛苦的感受力上说,家禽牲畜们丝毫不逊色于宠物。当我们对被虐待的、流浪的小猫小狗感到难过时,农场里的鸡与猪可能一生都在遭受巨大的痛苦。反对农场动物虐待,倡导提升农场养殖的福利标准,可能同样值得一个真正关心动物的人重视。

放生和活体动物快递

讲座里,辛格还关注了两个特别的做法:放生和盒子宠物。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但随意放生所造成的破坏生态平衡、本地物种大量死亡等现象,则会对这一善行带来误解。例如把淡水中生存的动物错误地放生到海洋里,导致这些动物只能慢慢死去。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很多被放生的动物是从生产者那里买来的,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虐待,被买来后又被放生。但辛格认为这样的放生没有意义,特别是因为它们中的很多会被在完全不适当的生存条件下被放生,最后会导致无法生存。辛格说,2021日本庭野和平奖获得者、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教授昭慧法师曾经告诉他,这样的放生,不仅会破坏慈悲心,还会助长了贪婪、愚蠢和犯罪,是对佛教教义的可悲扭曲。

此外,辛格十分关注的现象是活体动物快递。“装着活体动物的盒子被堆放在商店里,当收件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想收货时,快递员就把它们扔了。”而且,在活体动物交易中,如果动物不能存活,买家可以获得赔偿,但动物们却没有任何赔偿。辛格说,将活体动物装在盒子里,在技术上是非法的,但法律似乎没有被执行,他希望看到更多对活体快递贸易进行的执法。

在治理结构层面,辛格认为,我们需要努力实现的是作为非人类的监护人的治理。“正如对那些因智力障碍而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利益的人类,我们任命监护人来照顾他们。我们可以任命关注动物利益的监护人,为动物发声、促进动物的利益,并讲出动物的利益如何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在人类的历史中,动物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从人类生存的威胁,变成生产工具,从多数人的粮食,变成可饲养的宠物,再到今天,逐步成为我们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自身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过程,我们经历过卑微渺茫,也经历过狂妄自大,不过最能体现人类文明的闪耀之处的可能是当拥有了深刻改造世界的能力之后,我们到底会如何对待那些自然中的、非人类的存在者?这是辛格留给我们最为关键的一个命题。

“世界思想家系列”是博古睿中国中心创设的精品活动,邀请对不同文明的演化与世界史宏大图景有深刻洞见的思想家分享他们的知识与智慧,以期增强各文明之间了解和信任,减少偏狭、傲慢与误解。2020和2021年,“世界思想家系列”分别邀请到《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著名华人历史学家王赓武进行了学术对话

撰稿:潘潘   
编辑:李治霖





简介

活动主办方: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
机构  

活动时间:

2022-07-03

活动地点:

Zoom线上会议

活动状态: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