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博古睿讲座08 | 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

2020-01-09 12:26:27

精神健康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而人工智能则是正在兴起的前沿科技,二者的结合将衍生出怎样的成果?2019年12月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黄智生以“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为主题,在博古睿讲座第8期上分享了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通过研发树洞机器人开展自杀干预的工作历程。

11.jpg

讲座之初,黄智生先通过一组数据说明关注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据《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大部分居民心理状况处于非健康状态,精神疾病或是心理亚健康会对人们的工作、社会关系等方面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其中,抑郁是尤其需要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已经构成了全球最庞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黄智生列举了几种人工智能辅助解决精神健康问题的途径,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深层分析自杀者认知结构;通过虚拟现实模拟帮助恢复社会功能;使用聊天机器人进行心理疏导;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网络监控,发现处于危险状况的人,并对将自杀的情况进行危机干预,为政府提供精神监控的时空特征分析等。

22.jpg

发言中,黄智生具体介绍了他正在开展的树洞救援计划。树洞在历史上曾是一种心理疏导模式,现代人们经常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被视作一种现代化的树洞。黄智生在2018年4月发起树洞行动,起初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巡视各种社交媒体,发现高风险的自杀人群,分析相关信息通知他们的亲人朋友,进行预警阻止自杀的智能主体。

然而,在实践中,黄智生及其团队发现仅使用人工智能识别信息,难以实现阻止自杀的目标。虽然树洞团队倡导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健康生活,但很多家长无法理解孩子心理疾病实际的危险程度,也就难以做出恰当的决定。黄智生认为,真正要挽救一个人需要用细致的陪伴去传递爱。因此,其团队采取了新的方法,即树洞机器人识别信息之后,还会组织志愿者组成小组,分析自杀者痛苦来源并提供支持。

33.jpg

黄智生还分享了树洞机器人的技术特征,树洞机器人采用知识图谱作为后台技术支撑,能够自动计算,实现24小时全时段监控,剔除99%以上的无关信息,因而相较于人工监测,使用树洞机器人具有明显优势。树洞机器人依据分级标准判断准备自杀者的危险程度之后,黄智生团队会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救援策略。

据黄智生介绍,该团队建立了超过500人的树洞行动救援团,截至2019年9月,已经阻止了1094次自杀;同时他们会对志愿者开展技术培训,编制技术指南《网络自杀救援指南》,并尝试组织自杀的知识图谱、制作算法,试图开拓人工智能介入心理健康问题的更多途径。

4x4.jpg

演讲结束后,在黄智生所展开工作的基础上,现场观众还对树洞救援计划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许多思考,如扩大树洞机器人监控范围,覆盖无法使用网络的人群;长期追踪自杀者情况,评估救援效果;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线上干预,将聊天机器人、危机干预机器人纳入计划等。此外,也有观众提出,对于干预自杀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志愿者长期接触负面信息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忧虑,建议黄智生设置法律团队和相应的预警机制。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生蓝天蒙采写。

(杨嘉琪/编辑)






简介

活动主办方: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
机构  

活动时间:

2019-12-08

活动地点:

北京大学

活动状态:

已结束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