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睿讲座22 | 欧洲与全球失序:转型时代,1989-2023
北京时间2023年9月8日上午10时,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邀请牛津大学历史学家Timothy Garton Ash和2022-2023年博古睿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吕晓宇开启第22场博古睿讲座。讲座题为“欧洲与全球失序:转型时代,1989-2023”,通过Zoom网络研讨会形式进行现场直播。直播时长两个小时,上半场由Garton Ash围绕其新著《故土:一段个人的欧洲史》(Homelands: A Personal History of Europe)主讲,下半场由吕晓宇主持讨论,吸引了全球各地逾四百位观众的观看。
活动全程录像回放
历史的追溯
——从“二战后”到“后柏林墙”
Garton Ash教授首先展明了欧洲从二战结束到2022年俄乌冲突所行经的历史轨迹。尽管欧洲在二战结束后失去了地缘政治的核心地位,但此后欧洲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世界地缘政治舞台的中心。居于欧洲大陆腹地、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柏林,集中体现了美苏这两个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超级大国的两极对峙。
这种两极格局,终而随着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而宣告结束,欧洲从“二战后(Post-War)”时代过渡到了“后柏林墙(Post-Wall)”时代。在Garton Ash教授提到的自由主义欧洲观点中,1989年以来的欧洲历史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9-2007年,欧洲作为一个整体,藉由欧盟、北约的扩张,以及推动自由民主、言论自由和人员流动的领域扩大,提升欧洲在制度层面的凝聚力。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格鲁吉亚危机,先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欧元区危机、南欧青年失业危机、西方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兴起、难民问题和健康危机、俄乌冲突等——迫使欧洲转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Garton Ash教授主张,欧陆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欧洲的体制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的一种“自大(Hubris)”,一种过当甚至近于错妄的自信。Garton Ash教授把这种“自信”称作“历史智识错误”,认为欧洲将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等本就不寻常的历史机遇当作前提,为自己推定了一条线性的、势将走向理想自由图景的历史轨迹。这种错误的历史抽象,终而形成了从“二战后”时代到“后柏林墙”时代的当今局面。
世界的诘问
——“后西方”时代的世界秩序
Garton Ash教授在其研究中观察发现,欧洲当下所维护和提出的价值观,与“西方世界”之外的国家其实并不共通。在欧亚大陆一端,欧洲各国试图在俄罗斯问题上形成一致立场,并重新将欧盟和北约的扩张问题提上议程讨论;但在欧亚大陆另一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已于俄罗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分歧似乎表明欧洲已经“失信于南方国家(Global South)”,但Garton Ash教授反对这种提法,认为这种描述实则抹杀了各个国家的特殊性。同时,Garton Ash教授还提醒我们注意乌克兰问题上存在的一个悖论,即这场战争一方面加速了欧盟与北约趋同的步调,但另一方面却又逐渐开启了一个“后西方”的世界。
在Garton Ash教授看来,尽管“后西方”的世界有多种可能的样态,但无论取何种样态,这一提法都意味着,欧美主导的世界秩序宣告终结。不过,这是否意味着欧、中、美等多方并立的多极化格局将成为国际政治的常态? Garton Ash教授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他认为,现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在国际政治事务上已经很难保持步调,东欧国家的大西洋主义倾向更是可能难以与西欧国家的“欧洲一极”意愿达成一致。他援引印度总理莫迪的话说,我们即将迎来的世界秩序或许应该说是“多合”格局,而非“多极”格局,即各个国家就不同的具体问题与一组组不同的国家相联合。
Garton Ash教授想要指出,欧洲冀以用欧盟这一后国家治理模型来引领世界的信念,已经宣告破产;可是,在气候变化、传染病、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战的面前,世界对于全球治理的需求却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后西方”的世界里,欧洲必须在自身利益与价值信念之间求取新的平衡,也必须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求取新的平衡。
讨论精选
讲座后的讨论环节围绕当代欧洲与其未来展开,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及欧洲未来的发展。主持嘉宾吕晓宇发言的主题是“俄乌冲突后秩序”中俄罗斯可能占据的位置,以及国际政治舞台上欧洲的遇冷。Garton Ash教授在回应中表示,俄罗斯应该安于其非帝国国家的现实,以保障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与之相比,尽管是在民主体制下,欧洲近年来还是涌现出一批持传统立场、基督教立场或例外主义立场的政党。英国脱欧更是为这些欧洲政党提供了现成的例子,与其离开欧盟体制,不如从内部改变欧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就主讲内容提出追问,Garton Ash教授在回应中进一步阐释了他对“南方国家”这一提法的看法。他认为,尽管“南方国家”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实践中的一个普遍性的术语,但西方世界对南半球国家的看法与这些国家的自我认同之间多有隔阂,我们不应该将传统上不属于西方的国家都归为一个宽泛同质的整体,而应该就国论国,具体国家具体分析。
Garton Ash教授还注意到,在当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欧洲在科技方面的地位与美、中相比相差甚远。他认为,欧洲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匮乏,将致使其在技术和经济规模上与美国相互依赖。他同时还呼吁加强全球治理,因为传统的民族国家边界,已经很难再限制当下的科技公司所发挥的影响;这也正呼应了博古睿研究院一直以来倡导的“行星治理”理念。
最后,Garton Ash教授表明了对俄乌冲突问题的关切。在他看来,乌克兰境内在上世纪90年代就去核武器化问题已经发生过冲突,如今乌克兰的局势有可能引发新的核扩散。他呼吁国际社会开展尽可能广泛的合作,阻止任何可能的核武器使用。援引普林斯顿高研所Michael Walzer教授的“最小限度道德”概念,两位讲座嘉宾最后一致提出:当下的第一要务,是在促进多边主义的合作性文化的引领下,据实评估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各方力量。
博古睿实习生李宰荣、梁家铭 | 整理、编辑
简介
活动主办方: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
机构活动时间:
2023-09-08
活动地点:
Zoom网络研讨会
活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