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博古睿讲座27|哲学基本概念:身体

2024-06-25 14:39:55

2024年7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举办了博古睿讲座27,主题为“哲学的基本概念:身体”。我们邀请到了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人类学马克斯·帕列夫斯基荣誉教授冯珠娣(Judith B. Farquhar),与大家共同探讨“身体”的哲学视角。活动由2023-2024年度博古睿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赖立里主持,并通过研究院的微信和哔哩哔哩频道进行了直播。

在讲座中,冯珠娣对“身体”的概念及其哲学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探讨。通过对中医药的学习和研究,冯珠娣认识到,在中医药和中国哲学中,“身体”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是一个更大的自然过程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塑造了中医医生和学者的世界观和视角。这种观点有很多是无法翻译的,这助长了那些不了解中医药的人将其误解为“迷信”,也使得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中医药变得困难。

常识的哲学基础

在讲座的开始,冯珠娣首先阐明了自己的学术和研究背景。她是这样说的:“我不是哲学家,只是一名人类学家”。然而,尽管如此,她仍然发现哲学始终存在于她的研究中。从这一点出发,她首先阐述了“通俗常识的哲学基础”。在冯珠娣看来,常识是对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的假定,是我们都会接受但却很少思考的东西。这种常识的概念隐含地指导着我们如何“合理化”周围的世界和知识,冯珠娣在研究有关“身体”的论述时尤其注意到了这一点。

中医药中对“身体”的探索

随后,冯珠娣通过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州的经历,讨论了她研究和谈论中医药中“身体”的灵感来源。在途经乡村的火车上,她想起了她的一位老师让·科马洛夫(Jean Comaroff)说过的话,要在医学世界中“找到身体”。正是这种灵感和寻找影响了她后来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也影响了她对中医药“身体”的理解。

身体:在语言和哲学中均无法翻译的东西

在对中医药中“身体”的研究和理解中,冯珠娣发现了两个有趣而又相互关联的方面,而这正是本次研讨会的核心。第一个方面是“the body”或“身体(shenti)”这一术语和概念的成问题的翻译,而第二个方面,也是基础性的一个方面,是对“身体”的不同哲学阐释和理解。冯珠娣讨论了“身体(shenti)”的理想翻译。

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翻译出词语的意思,还要翻译出传达思想的方式。这种理想的翻译概念很难实现,因为它往往取决于语境。正如冯珠娣所解释的,“身体 ”一词及其概念尤其如此。在中文中,这一术语因视角和语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译法。对于现代主义者(人口统计学家或医生)来说,“身体(shenti)”指的是真实的躯体或人。然而,在儒家学者看来,“身体(shenti)”指的是具有修身意识的“社会自我”。 虽然还有其他译法,但由于它们是技术化或没有重要意义的,这些译法很少被使用。对于冯珠娣来说,她对“身体”概念的认识是在她回过头来反思英语单词“body”及其哲学含义时产生的。由此,冯珠娣得出结论,她“在中国找不到‘body’”,并且她也改变了她对“身体”一词的“常识”的认识,尤其是它的含义,以及他人和社会源于哲学或从哲学视角对它的看法。

由此,冯珠娣将注意力从翻译转向从医学角度对“身体”的不同哲学阐释。冯珠娣首先从根本上区分了中医和西医(后者被她称之为“生物医学”)。这种区别体现在每种医学所研究的“身体”的类型上。前者“从活体中学习”,而后者“只知道死体,即他们可以解剖的身体”。有了这种区别,她接着解释了“身体”的各种哲学视角。从笛卡尔的身心分离或笛卡尔式身心二元论、尼采的观点,到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等实用主义者对身心相互联系的关注,通过对西方学者对“身体”的各种阐释的研究,冯珠娣意识到,在中国的医学和哲学方法中,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被呈现出来,就像笛卡尔和生物医学的前身。身体不是“对象”,而是更大的过程系统中的一个“节点”。通过这种方式,她将中西方医学中关于“身体”的不同概念和观点放在一起讨论,慢慢地将两种不同的医学方法和哲学阐释联系在一起,展示两种阐释和观点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谈论“身体”的,从而指导他们的方法和实践,无论是他们应用的是草药还是外科手术。对冯珠娣来说,“身体”的哲学视角及其差异让她看到并得出结论:中医药提供了不同于生物医学的、科学与哲学的独特融合。

据此,冯珠娣以一个引人深思的想法结束了她的演讲。与其说她在“谈论身体”,不如说她认为生命才是医学和哲学的“起始和源泉”,这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无法翻译的短语:“生生之道”。

问答精选

通过听众的提问和评论,与会者就“身体”、医学和翻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冯珠娣强调了超越“身体”框架审视医学的重要性,她认为这种视角可以重新审视生命、护理和治疗,而由于遍布于辩论和教学中的“身体”框架的僵化,这种视角往往会被忽视。 当被问及电影中将刮痧误解为虐待所反映出的医学与“文化冲突”的问题时,冯珠娣在回答时将“文化冲突”重新解释为东西方知识形成和阐释之间的本体论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人们对认可和理性的定义,而不是认为文化之间存在误解。问答环节中出现的其他话题和问题包括将中医药翻译给西方受众的重要性和困难、生物医学中哲学的在场、中医药中强调的关系和系统思维及其对护理和治疗的影响。满座的听众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了关于“身体”的哲学概念以及中医药在重塑这一理解方面所起作用的深入探讨和对话。


撰稿: Berggruen Intern乔越竞整理、陈楚淼翻译


简介

活动主办方: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
机构  
赖立里
学者  

活动时间:

2024-07-03

活动地点:

万圣·优盛阅读空间

活动状态:

已结束

直播

嘉宾

冯珠娣(Judith Farquhar)

芝加哥大学马克斯·帕列夫斯基荣誉教授

视频